据新京报报道,美国财政部网站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如果将这些巨额债务分摊到美国民众身上,相当于每人负债近10.4万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近期发布报告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赤字财政年预计将达1.9万亿美元,较2月的预测上调27%。未来十年,联邦政府累计赤字将增长10%。根据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认为,从技术上看,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不断增长主要由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上升和税收收入不足造成。
美国债务“野蛮生长”早已不是新鲜事,其债务飙升的轨迹近年来屡遭警告。观察人士称,美债失控,民主、共和两党难辞其咎。两党都希望通过多花钱来赢得选民支持,收紧财政虽然长期来看有必要,但并不能帮助政客赢得选票,因此两党都忙着不停“撒钱”,而削减开支、控制债务的法案在国会举步维艰。专家称,共和党人主政时喜欢减税而不愿削减公共开支;民主党人倾向于增加公共开支而不希望增加税收。最终,国家持续出现预算赤字,公共债务走上不可持续之路。
面对美国的这一债务问题,很多投资界的大佬也纷纷开始弃局。最为明显的就是投资巨头巴菲特,他开始大量抛售美国的美债,开始抛售自己手里的股票。
在问及原因的时候,他一直在说是自己的计划有变动而已,但是他可能会说谎,他的资产绝对不会继续说谎。连投资巨头都在表明美国的债务马上就要出现爆雷的情况了,那么这些普通投资者们也纷纷跟进步伐。目前美国未偿还的债务已经占据了他们的GDP122%以上,这个比例已经不是超越警戒线的问题了,而是破产的问题。
近日,根据相关的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透露,将派遣重量级的人员访华,与中国商谈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等问题。
而且根据美国公布的名单显示,此次派出的人员囊括了美国财政部以及美联储和交易委员会的人员,可以说,整个阵容是非常齐全的。与其说和中国商讨金融稳定,不如说求助中国稳定美国金融。
因为我们都知道,近期的国际金融市场最稳定的就要数中国的市场了,日韩股市更是迎来了史诗级的熔断,而美国股市更是紧随其后,尤其是美国的支柱企业更是出现了各种暴跌。
事实上,自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以来,该央行一直是美国债务成本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美联储转向量化宽松,作为将基准利率下调至零的货币刺激政策的补充措施。央行通过设立准备金来支付购债。美联储按照约等于政策利率的水平支付利息。鉴于美联储是一个政府实体,其现金最终与财政部支付债务的资金来源相同。在量化宽松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短期利率都足够低,使得美联储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利,并将这些利润返还给财政部。
然而,美国政府体制采用联邦制,国会通过立法决定美国债务上限以及是否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联邦政府投资包括实物资本、研发以及教育和培训等方面,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更倾向于直接服务于当地居民的公共项目。联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也经常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外部融资。州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政府间收入,往往通过发行市政债进行外部融资。且债务上限决定了财政部可以向公众或其他联邦机构发行的最高债务数量,其需国会两院投票通过。
在这关键时刻,需要关注的是,美国国防部已决定将禾赛科技从中国军工企业黑名单中移除,因为五角大楼认为这家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激光传感器制造商不符合被列入黑名单的标准。报道称,这对美国国防部来说是一个尴尬的逆转,五角大楼在今年1月将禾赛科技列入该名单。
美国国会于2021年通过立法,要求五角大楼编制这份清单。该法案旨在加强对在美国运营的中国企业的审查。美国政府律师担心,根据2021年立法中列出的标准,将该公司列入黑名单的理由经不起法律审查。
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金融事务的助理财长布伦特·奈曼带队,成员包括美联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员。预计他们将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和其他中国高级官员会面。奈曼表示,他们打算在这次金融工作组会议上讨论金融稳定问题,与跨境数据、贷款和支付有关的议题,以及出现金融压力时,双方可以采取哪些改善沟通的具体措施等。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廖淑萍表示,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安排,主要是为了在危机期间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责,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
尽管关系紧张,但中美两国之间的沟通并未中断,双方在多领域多层级都有富有成效的交流机制,有助于巩固双方的合作。因此,尽管贸易关系紧张,美国政府官员仍计划访华,与中国同行进行会谈。这表明了双方对继续深化合作的重视,反映了双方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两国关系的意愿。中国是美国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出口的大豆有一半销往中国。正如美国财长耶伦所说,这一切都使得两国必须“找到共存之道,共享全球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