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开源证券就递交了A股IPO申请,但时至今日仍处在问询阶段,公司还未回复交易所的首轮问询。
近日,开源证券遭重罚,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被暂停6个月,这对正在冲刺IPO的开源证券来说是一个重大利空。
证监会查明,开源证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在个别公司债券项目中未勤勉尽责,导致募集说明书中存在误导性陈述。二是在承销多项绿色债券时未审慎核查把关,造成债券发行人依托虚假、无收益或有明确资金来源且即将建成等项目违规融资、重复融资,约定用于绿色项目的资金被挪为他用。三是在多个投行项目中质控核查把关不严。
不仅债券承销业务遭罚,开源证券股权投行业务尤其是IPO承销保荐业务也遭遇重挫。
今年以来,开源证券撤回了12家IPO项目,仅有1家发行,撤否率高达92%。目前在审储备项目仅有5家(以交易所受理为准),且都是北交所项目。
5家项目中,4家处于中止审查状态,1家提交注册(扬德环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扬德环能”)。
按照中证协“撤否比率=(撤回项目数量+否决项目数量)/(撤回项目数量+否决项目数量+上市项目数量)”的公式计算,开源证券今年以来的IPO项目撤否率为92%。
开源证券已保荐上市的项目,业绩“变脸”问题也十分严重。
2023年,开源证券合计保荐7家IPO成功IPO,其中5家公司在上市当年的归母净利润降幅超25%,两家降幅超50%,1家超80%。简单计算,开源证券去年保荐的IPO项目,业绩“变脸”的比例高达71%。
2023年12月26日,据年底仅5天时间,开源证券保荐国际复材登陆创业板,后者募资18.62亿元,开源证券也获得1.19亿元的天价承销保荐佣金收入。在上市的第一个会计年度,国际复材便交出一份净利润大降50%以上的答卷。2023年,国际复材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大降58.19%。
2023年4月,花溪科技在开源证券的保荐下成功登陆北交所。上市当年,花溪科技实现营收0.78亿元,同比下降43.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仅158.23万元,同比大降92.86%,差一点亏损。如果花溪科技上市当年即亏损,开源证券及项目保代可能收罚单。
对冲刺IPO影响几何?开源债券承销业务被暂停6个月,对公司正在进行的IPO至少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业绩层面,二是进度层面,即是否可能会终止IPO。
开源证券是一家位于陕西省的地方性中小券商,招股书显示,公司约有80%左右的收入来自公司总部及陕西省。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开源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26.37亿元、30.61亿元、13.01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4.98亿元、6.12亿元、4.15亿元。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开源证券2021年度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排名第25位,其中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排名第29位,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排名第17位,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排名第7位。2019-2021年,开源证券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排名分别为第11名、第10名和第17名。
从数据可以看出,开源证券债券主承销业务收入在行业内位居中上游,被暂停6个月的话,今明两年的收入排名会降到中下游。
与此同时,开源证券的投行声誉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企业债券主承销商评价结果,开源证券2019-2022年连续四年获企业债券A类主承销商信用评价;公司在证券业协会 2021 年和 2022 年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中获A类主承销商评价。
2021-2023年,开源证券主承销债券规模分别为457.3亿元、606.13 亿元、636.68亿元,主承销收入分别为4.15亿元、4.14亿元、4.1亿元,占当年投行收入的比例约为50%。
50%的投行收入在半年内为0,这对开源证券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尽管不会触发IPO业绩条件,但会引起市场及投资者的严重关切。
更重要的是,债券承销业务被暂停6个月,说明开源证券在合规运营、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开源证券债券承销业务被暂停,严重违法违规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公司投行内控存在问题,正如证监会指出的“多个投行项目中质控核查把关不严”。
开源证券IPO业务遭重挫,债券承销业务被暂停6个月,共同的深层次原因是公司投行内控存在问题,除了证监会点名指出的问题外,公司近些年连收罚单也说明了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开源证券2019-2023年因投行业务至少收到6张罚单;2021年11月至今,公司至少有8名保代收到罚单。
来源:中证协官网
【内容整理自: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IPO再融资组/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