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竟让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甚至连他以往坚守的立场也变得有所松动。就在会晤结束后的8月16日,特朗普公开表示,俄罗斯是一个强国,而乌克兰并非如此。言下之意其实很明显,既然无法有效控制俄罗斯,那么就只能对乌克兰施加压力,迫使泽连斯基做出妥协,放弃一些利益来换取停火。
此前,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还异常强硬,甚至扬言会对俄罗斯实施次级制裁。然而,8月15日他却出人意料地表示,暂时不会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关税。这种态度的变化令人不禁好奇,特朗普究竟在考虑什么?
8月13日,美国政府还曾放言,如果与普京的会晤进展不顺利,可能会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的制裁,甚至包括次级关税。特朗普一度发出过激的威胁,可是会晤结束后,他的立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双方未能就乌克兰问题达成正式的停火协议,但特朗普在8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却毫不犹豫地表示,给这场会晤打满分。
虽然俄乌冲突并没有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但特朗普与普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了不少共识。两人基本同意通过领土交换来推动停火,同时美国可能会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这一方案显然触动了泽连斯基的底线,乌克兰领导人在会后与特朗普及欧洲领导人的通话中表达了不满,尤其是对于领土交换的提议。
但对于特朗普来说,达成停战协议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而乌克兰是否作出领土上的妥协,对他而言似乎并不重要。在他看来,能够促成停战才是最值得自豪的成就。所以在这样的“富有成果”的会晤之后,特朗普自然没有理由继续对俄罗斯实施次级制裁。
在普京会晤后的几天里,特朗普还进一步表态,暂时没有加征关税的计划。这一转变颇为引人注目,尤其是在他之前一度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作出过强烈的制裁威胁。然而,特朗普的态度却随着与普京的会晤而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显示出他在面对国际局势时的复杂考量。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石油购买威胁并非首次,但却始终没有实施关税。特朗普显然没有足够的胆量随意对中国加征关税,因为中国具备强大的反制能力,且中国的做法是完全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中国外交部曾明确声明,购买俄罗斯石油完全是正常的贸易行为,不会因为美国的威胁而有所改变,同时中国会继续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
除了中国自身强大的经济和外交能力让特朗普不敢轻举妄动外,这场与普京的会晤也改变了特朗普的想法。从小布什到历任美国总统,都有通过拉拢俄罗斯来对抗中国的战略,特朗普亦不例外。他希望通过解决乌克兰问题改善美俄关系,从而削弱中国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朗普低估了中国在俄罗斯经济中的重要性。8月8日,普京曾通过电话向中国表达了中俄关系的坚定立场,强调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会因任何外部因素而改变。此举可以看作是普京对中俄关系的再次确认,而特朗普要破坏这一关系显然行不通。
事实上,普京出席此次会晤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同时也为俄罗斯争取更多的外交空间。而特朗普,渴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也看中了这个机会。在特朗普看来,只要他能够在乌克兰问题上有所作为,即使没有直接解决问题,也能以调停者的身份宣称“胜利”。
特朗普如此高评价与普京的会晤,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外交手段的自信。对于他来说,达成停战协议和推动和平进程是最重要的目标,而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争议,似乎不在他考虑的重点之内。
更为复杂的是,特朗普在与普京关系缓和的同时,却对印度的立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由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特朗普对印度加征关税,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迫使印度明确表态支持美国。此举无疑加剧了美国与印度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表明特朗普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仍然坚持将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
然而,特朗普如今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乌克兰和欧洲的立场与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在8月16日,特朗普再次提出,双方应先达成“和平协议”,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谈判。然而,乌克兰和欧洲各国坚持认为,只有在停火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对话。面对这一僵局,泽连斯基与欧洲领导人于8月18日访问美国,这一局面让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陷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对于特朗普来说,眼下最迫切的任务是说服乌克兰接受俄罗斯提出的条件,达成停火协议。这也是他能够兑现自己外交承诺的关键一步。因此,在短期内,他不会在次级制裁上做过多的文章。尽管他曾多次威胁对中国实施制裁,但最终并没有采取行动,这也反映出他在国际舞台上的策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