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爱德曼信任度调查中国报告》通过对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超33000名受访者的调研,呈现了全球及中国的信任格局,剖析了信任与社会怨气之间的关系,为各机构提供了应对策略参考。
1. 全球信任格局
整体信任趋势:过去25年,全球信任历经诸多重大事件冲击,如伊拉克战争、英国脱欧、金融危机等,信任从“权威”向“同行”转变,信任失衡加剧,2024 - 2025年,全球信任度整体低迷,仅阿根廷和南非有显著变化。
信任度差异:中国整体信任水平蝉联全球第一,信任度指数达77,远超全球均值56 。印度、阿联酋等国信任度较高,而日本、德国等国相对较低。在机构信任方面,企业在全球部分地区比政府和媒体更受信任,中国企业信任度达81%,位居全球首位。
社会怨气现状:全球范围内公众怨气滋生,偏见引发高度恐慌,近三分之二的人接受为变革采取过激行为。中国公众怨气水平全球最低,但失业焦虑与日俱增,61%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工作受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
2. 中国信任状况
国民乐观态度:中国国民对整体前景保持乐观,69%的受访者认为下一代生活会更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36% 。
机构信任情况:政府、企业、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仍广受信任,其中企业信任度最高。各行业中,自动化、专业服务等行业受信任程度较高,且国人对外国企业的信任度逐渐恢复。媒体信任度虽居全球首位,但各信源信任度均有下降,新闻真实性备受关注,58%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媒体倾向于博眼球而非如实报道。
信任与怨气关系:在中国,公众怨气越大,对各类机构信任度越低,对AI的怀疑度越高,对CEO的信心也越低。企业道德值和能力值会随公众怨气加大而下降。
3. 公众对企业的期望
解决社会问题:四成公众期望企业在气候变化、员工再培训等问题上加大投入。CEO应在解决重大问题、提升企业效益、保护社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且介入需有正当理由,如企业对问题负有责任或问题影响到客户、员工和社区等。
提供工作与培训:企业被期望为当地社区提供体面工作,帮助员工提升竞争力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认可度分别达88%和89%。
具备关键特质:机构想要获得认可、构建影响力,需要理解大众需求,赢得正式话语权,这两项的认可度分别为78%和80%。信任与经济乐观情绪相关,信任度越高,怨气越小,对经济前景越乐观。
4. 破局建议:社会怨气亟待解决,公众期望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满足利益相关方期待。企业、政府、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应共同努力,强化社区投资、推动信息透明、关注职业发展,从根源化解怨气,重塑信任,实现增长。各方需优先重建机构和社区中的信任,以化解怨气,重塑对经济和未来的信心。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