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神经末梢”,是产业链与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赋能个体工商户、提振消费,近期,市场监管总局两次举办相关活动,与个体工商户、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等代表深入交流。
一位不具姓名的市场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个体工商户抗风险能力弱,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供应链问题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扶持方面,个体户基本只能单一依赖抵押贷款,对金融机构依赖度高。因此,相关部门以更优质的服务、更有力的举措,培育、扶持经营主体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提升市场竞争力,意义深远。
一个亮点是,在消费市场,个体工商户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经营活力影响着市场的发展成色。
“消费层面,餐饮增速预计将逐月回升,有望好于6—7月;生育补贴带来的消费增量将从8月后开始释放,今年补贴规模在900亿左右,如果按照70%的消费倾向,在下半年全部释放,能拉动社零同比0.3个点左右;此外,消费贷贴息也能带动一些增长。”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而这些都有利于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精准施力
当前,针对个体工商户,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8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白清元主持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与个体工商户、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等代表深入交流。会议指出,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使命任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新设企业462.0万户,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当前,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个体工商户在流量扶持上做“加法”,在运营费用上做“减法”,在金融赋能上做“乘法”,在能力短板上做“除法”,取得良好成效。
据了解,在地方,不少部门都在针对性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比如,今年6月起江苏金融监管局会同省市场监管局开展融资对接专项行动,积极为江苏个体工商户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同时,不少农商银行立足“支农支小”定位,深入市场、走进商户,排摸对接资金需求,助力解决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的要求,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提供更多优质“解渴”管用的支持举措,帮助个体工商户提升数智化运营水平,培育更多“种子”商户。广大个体工商户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坚持诚信守法,保持创业激情,做精做优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
政策上,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分类梳理个体工商户与平台企业对接需求,集成发挥各方力量,成规模、有力度引导推动平台企业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通过聚力赋能,实现“个个精彩”。
事实上,这已经是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第二次为个体工商户发声了。
在此之前的第四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也指出,个体工商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出思想引领,推动政策“个个”知晓,持续宣传和落实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突出服务优化,赋能创业“个个”争先,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提供政策便利;突出精准供给,资源对接“个个”所需,推动“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
以消费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
服务贸易是个体工商户的主要发力点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业就业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8.8%,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率增长明显。
8月27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商务部将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推广典型经验案例。比如,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汇、养老服务消费季、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等。
同时,鼓励各地举办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营造良好的服务消费氛围。
据了解,当前,不少地区将个体工商户融入当地文化旅游“元素”,突出餐饮、民宿、手工艺制作、土特产品销售等“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将个体工商户与地域美食、非遗特色街区等“打卡地”有效融合。
商务部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以来,商务部围绕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9月还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机会不仅给到个体工商户。据了解,当前,我国将进一步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并推动服务消费领域改革创新,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多元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整体来看,国内消费内生动力还有待增强,这与居民消费能力以及消费信心有关,对此8月有关部门协同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在提振消费的政策层面释放出积极信号,后续应关注政策实际效果。”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徐超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