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说,现在是躲股市泡沫的人,正在吹出黄金泡沫。
这里的“股市”,应该主要指过去几年涨幅巨大、估值高昂的资产,特别是以美国科技股为代表的“美股七巨头”和部分AI概念股。
经过十多年牛市,美股龙头股的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就像一根被绷得太紧的皮筋,随时可能回弹。
加上美联储为了抗通胀,把利率提得很高。这相当于把钱存在银行的“无风险”收益增加了,那些短期内不盈利、只讲未来故事的成长股吸引力就大大下降。
以及,太“乱”了的世界,让追求稳定增长的投资者心生退意。
以至于,聪明的资金开始寻找新的“避风港”。
那些从估值高企的股市中撤退的资金,似乎正蜂拥而入,将黄金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热度,成了新的“避难所”与“赌场”。
表现有多疯狂?
国际金价连破历史纪录,一度站上2400美元/盎司,势头之猛让许多资深分析师都直呼看不懂。
实际上,除了投资者,推动这股黄金热潮的,其实是这三股力量——
这是一种国家级的战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寻求资产安全。
这为金价提供了最坚实的“官方底”。
这部分资金,最具投机色彩,也是“泡沫论”的主要来源。
那么,这到底是一场合理的“价值重估”,还是一出危险的“泡沫剧”?
说是“泡沫”,理由很直接,涨得太快太急。
任何资产直线拉升,都像跑步后气喘吁吁,需要停下来歇歇,黄金也不例外。
同时,还背离了传统逻辑。理论上,美元加息应该打压金价。但现在美元强,黄金更强,这不合常理,像是被情绪推着走。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这次可能不一样。
一个是核心逻辑变了。这轮黄金牛市,最大的推力不是通胀,而是“去美元化”和地缘政治风险。
当世界变得不确定,国家之间都不再完全信任时,黄金这种不记名、不受任何国家控制的“终极货币”,就成了最可靠的信仰。
因此,它是“避险保险”,不能用股票的估值模型来看黄金。
买黄金的人,买的不是它的分红,而是一份“防世界失控”的保险单。
当大家都觉得未来风险加大时,这份“保险费”自然水涨船高。
还有央行这块“压舱石”。各国央行的购买是长期且战略性的,他们不看短期价格波动,这决定了金价很难出现崩溃式下跌。
那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场“黄金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需要认识到,黄金的上涨背后,是“去美元化”这个宏大且可能长期的故事。它不再仅仅是抗通胀的工具。
也要警惕,即便长期趋势向上,任何资产都不会只涨不跌。被FOMO情绪驱动、在历史高点追涨,风险极高。
“买在回调时”或许是更稳妥的策略。
最重要的,不要把黄金当作一夜暴富的投机工具。黄金的本质就是压舱石,应该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用于对冲极端风险的。
在一个更加分裂和不确定的世界,这算是一份昂贵的“避险保险”。而当所有人都冲进去买同一份保险时,这份保险本身,也就有了变成充满风险和机遇的舞台。
这场狂欢,你是积极参与了,还是冷静旁观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