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金融赋能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新闻发布会。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王善礼介绍,依托区块链基础底座建设,重庆目前已实现数字提单、数字关单、数字保单、数字舱单等11类核心单证通过区块链存证中心上链存证超42万票,货值超800亿元,已服务企业1100多家。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王善礼。
“以区块链赋能国际航运贸易创新发展是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支撑。”王善礼介绍,依托区块链技术分布式、不可篡改的特性,既能解决传统贸易流程繁琐、信息孤岛等突出问题,也能解决跨境结算融资中贸易真实性核验等痛点需求,构筑交易链条的信任基石,可显著提升效率与透明度。
过去一年多,在数字重庆“1361”整体架构下,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国际空中走廊等出海出境大通道数字化建设,建平台、搭场景、筑生态,推动贸易、物流、金融“三合一”,构建安全、高效、可信的数字化通道综合服务体系。
依托区块链基础底座,基于部署的分布式数据身份服务,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数字认证,推动交易各环节关键单证通过区块链安全共享,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各主体、各流程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数据有效整合,提高数据流转效率,减少业务环节。目前,已谋划建设14个应用场景,上线11个,在建3个,实现数字提单、数字关单、数字保单、数字舱单等11类核心单证通过区块链存证中心上链存证超42万票,货值超800亿元,已服务企业1100多家。
其中,建设的场景主要体现在通道贸易物流和通道跨境金融两个方面。
在通道的贸易物流方面,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构建了陆海新通道数字提单、货物运输条件鉴定报告等七个场景。比如,重庆围绕跨境贸易航空物流全链条协同,将机场、航司、鉴定机构、生产企业等主体高效衔接,推行航空单证无纸化,缩短传统纸质鉴定报告流转周期,将传统7-8天的流转时间缩短至秒传秒用,实现报告打印与邮寄费用归零。又如,陆海新通道数字提单,依托区块链实现提单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实时交互与链上验证,解决传统货物贸易纸质提单传递效率低、易篡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不足问题。
在通道的跨境金融方面,在人行重庆市分行支持下,市政府口岸物流办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打造信用证保单联动、链上人民币支付、一单制保险、离岸贸易结算真实性验核、加工贸易企业外汇结算、服务贸易结算链上验核、优质企业付汇便利化等七个金融应用场景。前五个场景已稳定运行,便利企业结算超200亿元。
以加工贸易企业外汇结算为例,通过保税核注清单数据为银行提供贸易背景智能核验渠道,结合区块链技术对单据进行流转与存证,防范单据重复使用,降低结算风险,上线3个月已便利企业结算195亿元。后续还将联通重庆市综合枢纽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协同构建“贸易+物流+金融”综合场景生态,进一步深化航运贸易的跨境金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