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爆炸案的阴霾尚未散去,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又笼罩在威胁的阴云之下。事关两国战略合作大局的关键能源通道,竟被某些势力暗中觊觎,甚至可能已经准备好了破坏行动。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屈服于任何形式的恐吓与胁迫。
美国保守派评论员沃特斯近日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节目中发表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言论。这位资深媒体人指出,在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失去欧洲能源市场后,莫斯科正加速向亚洲市场转型。其中,规划中的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正是中俄能源战略合作的核心工程。沃特斯在节目中意味深长地暗示,某些势力可能会效仿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对这条新管道实施破坏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方面刚刚宣布了天然气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根据最新签署的合作备忘录,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管道项目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运营,这条横跨西伯利亚的能源大通道设计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年天然气消费量的15%左右。如此规模的项目不仅将大幅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水平,也将为俄罗斯开辟稳定的亚洲市场。然而美国媒体此时释放的威胁言论,显然是在刻意制造恐慌气氛,其用心昭然若揭。
沃特斯在节目中进一步强调,新管道很可能重蹈北溪管道的覆辙。令人震惊的是,距离北溪管道爆炸案已过去三年,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俄罗斯媒体披露的调查结果显示,管道泄漏确系人为破坏所致,现场发现的爆炸物痕迹就是铁证。目前已有7名涉案人员的身份信息被确认,国际刑警组织已对其展开全球通缉。
更值得关注的是,据今日俄罗斯报道,早在2023年,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就曾揭露,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是美国政府一手策划的。赫什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这一行动是在拜登总统的直接授意下,由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秘密执行的。虽然美国政府各部门当时立即否认了这一指控,但历史记录显示,拜登总统曾在公开场合威胁要让北溪管道不复存在。
当前正值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对中国国事访问之际,中俄两国领导人就深化合作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美国媒体大张旗鼓地对中俄重点合作项目发出威胁,虽然不代表美国政府官方态度,但充分暴露出西方对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度焦虑。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俄合作正在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俄罗斯拥有苏联时期积累的强大军工体系和丰富的能源储备,中国则具备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市场规模,两国经济结构高度互补。更重要的是,中俄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方面的合作,正在动摇美元霸权的基础。
在上合组织最近一次峰会上,中俄印三国领导人共同承诺深化全方位合作,这一态势让西方世界深感不安。而在随后的阅兵仪式上,中俄朝三国元首并肩而立的历史性画面,更是让西方观察家们真切感受到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西方对中俄合作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源于误解。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这与西方非黑即白的冷战思维有着本质区别。面对威胁言论,中俄两国既不会因此改变合作方向,也会保持高度警惕,确保重大合作项目安全顺利实施。两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共同利益,绝不让任何破坏势力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