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赴港二次上市
本土美妆企业也要加入“A+H”浪潮了,这次的主角是“老大哥”珀莱雅。
10月10日,珀莱雅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议案》,称为了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拟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两个月前,珀莱雅披露中期业绩时,曾透露过赴港上市的意图。为此,公司还特意任命了一位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的董事会秘书。如今,珀莱雅的赴港IPO进程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在此之前,行业只有做美妆代运营的若羽臣,于今年9月19日递表港交所,拟“A+H”上市。不过,两者的规模和声量有一定差距。2025年上半年,珀莱雅营收是若羽臣的4倍。
今年以来,同样是国货美妆企业,在港股和A股的“待遇”截然不同。在A股上市无果,最后转战港股的毛戈平、上美股份,年初至10月14日的股价涨幅分别为69.32%、175.58%,市盈率分别为32.66倍、32.65倍。作为对比,珀莱雅的股价没涨,反而跌了5.38%,市盈率仅为19.59倍。正因如此,在不少投资者看来,珀莱雅此番赴港上市,或许也是想享受到港股的高估值和高溢价。
持有珀莱雅股票的股民,几乎错过了“924”以来的行情。在投资者平台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试图“抄底”的股民悻悻而归。珀莱雅股价低迷的一个原因是业绩增速在放缓,2025年上半年,珀莱雅营收同比增长7.2%至53.6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8%至7.99亿元,增速均为近5年最低。不过,对比同期整个化妆品大盘2.9%的增速,其业绩表现还算可以。
业内人士分析,珀莱雅股价低迷更重要的原因是,二代接班以来,投资者对这个“国货美妆老大哥”的未来预期一直不明。“上市公司所有的行为最终都体现在股价上,股价又基于对未来增长的预判。”美妆资深评论人白云虎向《财经天下》坦言。
自2017年挂牌上交所以来,珀莱雅曾创下过“股价5年翻10倍”的战绩,巅峰时期每股股价将近169元。再之后,珀莱雅又先后于2023年、2024年问鼎国货美妆市值、营收第一的宝座,长期风光无两。
转变发生在2024年9月二代接班之后。当时,交棒的一方,是珀莱雅的“关键先生”方玉友,既是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董事长的小舅子,又是公司战略的具体落地者;接棒的一方,是董事长的儿子、方玉友的外甥侯亚孟。
交接班之后,珀莱雅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不仅难回昔日风光,甚至很难再站上三位数。截至10月14日收盘,珀莱雅股价报收79元/股,市值312.84亿元,与巅峰期相比几乎腰斩。
02、频繁换人,想学欧莱雅
二代接班后的这一年,珀莱雅动作频频,最终指向两个具体的方向。
一是高层频繁换血,换上的大多是有国际大公司背景的高管。10月10日,珀莱雅宣布任命金昶为CFO。金昶的最大标签之一,是曾任职于欧莱雅,担任中国区财务发展总监/活性健康化妆品事业部财务总监。
再往前追溯,从研发到营销,珀莱雅几乎把高管换了个遍。翻看新高管的履历,无不是宝洁、欧莱雅等大公司出身,在美妆、快消行业从业多年的老人。
比如,4月官宣的三位——首席科学官黄虎、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首席数字官胡宁波,均是大公司出身。其中,黄虎在日本宝洁工作了27年,之后加入上美股份,负责主导科研创新体系构建和多品牌战略;孙培文同样是宝洁出身,负责过OLAY和SK-II的研发,之后在上美担任全球研发总监;胡宁波则是曾任职于LVMH时装部北亚区,担任首席信息官。
6月,珀莱雅任命汪奕峰为产品开发负责人兼孵化品牌副总经理。在此之前,汪奕峰曾先后在欧莱雅、爱茉莉太平洋等头部美妆集团担任要职。
珀莱雅偏好有国际大公司背景的高管,原因也好理解,这些公司有成熟的经验、体系,通过挖人,是将这些经验带进珀莱雅的最快方式。但这些国际经验能多大程度上与珀莱雅适配,又能将珀莱雅带到何处,只能留待时间解答。
与此同时,珀莱雅另一个大的动向,是加快投资并购。今年4月,珀莱雅提出“双十”战略,即要在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业内估算,要打入前十阵营,珀莱雅营收要达到500亿元,相当于要在当前百亿元营收的基础上,再造4个自己。
“‘双十’战略可能更多的是集体规划,但需要靠侯亚孟带领团队找到更具体的落地方案。”一位熟悉珀莱雅的从业者告诉《财经天下》。从目前来看,侯亚孟给出的方案是投资并购,走欧莱雅的老路。
9月,珀莱雅官宣投资花知晓,持股比例达38.45%,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月,珀莱雅在欧洲创新中心设立高级投资经理岗位,并聘用了多位有知名投行背景的专业人士,也被视为在加速海外收购计划。
通过“买买买”推高营收的路上,珀莱雅有不少前辈。想当年,欧莱雅也是靠着“买买买”,成了手握数十个品牌,年营收达3000多亿元的大佬。国内品牌如安踏,也是靠着“买买买”,逐渐补齐品类和品牌布局空缺。
但在组织重塑、投资并购这两个大的主线之下,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或许还有珀莱雅的具体思考。“侯亚孟刚接手珀莱雅一年多,从外部招人无可厚非,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引进人才,而是要同步培养内部人才、强化自身组织能力。另外在投资并购方面,除了向外看,也需要同时向内求,看看珀莱雅的主品牌,尤其潜力品牌在国内市场,到底还有多少空间。”白云虎分析称。
(作者 | 林木,编辑 | 吴跃,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